一、专业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,从事机电设备设计、开发、制造、使用及维护、维修方面的实用型专门人才。本专业学生既应掌握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,又应具备机电设备制造、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掌握和了解最先进的机电产品的发展动态和趋势。
二、培养规格要求
(一)知识结构
1、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,主要包括高等数学、力学、机械学、电工电子学、工程材料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;
2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,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,主要包括:机械制图、机械设计与制造、电子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、检测技术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、技术经济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。
3、具有本专业某个应用领域的必要专业知识,了解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。
(二)能力结构
1、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工程制图、计算、测试和信息检索等基本技能;
2、熟练使用AutoCAD等企业中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各种机加工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;
3、具有机电产品设计的基本能力和机电产品的维护、检修能力;
4、能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、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,并能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检修;
5、具备安装、调试、使用机电产品的基本技能;
6、掌握现代工业的主要控制方法:继电器接触器控制、PLC控制、单片机控制、数字控制等;
7、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,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;
8、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;
9、取得湖北省劳动厅颁发的一项技术等级证书。
(三)素质结构
1、品德素质:热爱祖国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;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;具有良好的辨别是非、善恶、美丑等能力。
2、身心素质:具有良好的个性,健全的人格;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、环境适应与生存能力;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;具有健康的身体,良好的体魄。
3、人文素质: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、文字的表达能力;具有初步的文学、艺术鉴赏力;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。
4、专业素质:具有一定的生产运行管理、制造信息管理能力;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、和组织能力;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。
三、主干学科
机械工程、控制工程。
专业主要课程
电工技术、电子技术、机械制图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机械制造基础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微机原理与应用、机电传动与控制、可编程控制器、数控技术。
五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金工实习、电工电子实习、认识实习、生产实习、毕业实习、专业实训、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等。
六、修业年限
学制三年,修业年限3-5年。
七、毕业学分具体要求
总学分 |
必修课学分 |
专业选修课学分 |
公共选修课学分 |
实践环节学分 |
课外学分 |
128.5 |
78 |
6.5 |
0 |
36 |
8 |
八、教学计划各类附表
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与安排表
附表1 :通识教育必修课程
课程名称 |
课程 编号 |
教学学时 |
学 分 |
考核方法 |
按学期分配(周学时) |
合 计 |
理 论 |
实 验 |
实训、课外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s of Law |
Z14100011 |
48 |
32 |
|
16 |
3 |
T |
4 |
|
|
|
|
|
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|
Z14100022 |
64 |
40 |
|
24 |
4 |
E |
|
4 |
|
|
|
|
高等数学AⅠ Advanced Mathematics A Ⅰ |
Z11100011 |
64 |
64 |
|
|
4 |
E |
6 |
|
|
|
|
|
高等数学AⅡ Advanced Mathematics A Ⅱ |
Z11100022 |
32 |
32 |
|
|
2 |
E |
|
4 |
|
|
|
|
大学英语Ⅰ College English Ⅰ |
Z10100011 |
64 |
48 |
|
16 |
4 |
E |
4 |
|
|
|
|
|
大学英语Ⅱ College English Ⅱ |
Z10100022 |
64 |
48 |
|
16 |
4 |
E |
|
4 |
|
|
|
|
体 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 Ⅰ |
Z13100011 |
24 |
24 |
|
|
1 |
T |
2 |
|
|
|
|
|
体 育Ⅱ Physical Education Ⅱ |
Z13100022 |
28 |
28 |
|
|
1 |
T |
|
2 |
|
|
|
|
体 育Ⅲ Physical Education Ⅲ |
Z13100033 |
28 |
28 |
|
|
1 |
T |
|
|
2 |
|
|
|
计算机应用基础A Basic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A |
Z04100011 |
32 |
|
32 |
|
2 |
E |
4 |
|
|
|
|
|
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|
Z17100010 |
16 |
16 |
|
|
1 |
T |
|
|
|
|
|
|
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(学业指导) Occupational plan and career Guidance |
Z18100010 |
32 |
16 |
|
16 |
1 |
T |
|
|
|
|
|
|
形势与政策 World Affairs and State Policy |
Z14100030 |
12 |
12 |
|
|
1 |
T |
|
|
|
|
|
|
小计 |
508 |
388 |
32 |
88 |
29 |
|
20 |
14 |
2 |
|
|
|
附表2:学科基础必修课程
课程名称 |
课程 编号 |
教学学时 |
学 分 |
考核方法 |
按学期分配(周学时) |
合 计 |
理 论 |
实 验 |
实训、课外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工程数学B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B |
Z11200062 |
48 |
48 |
|
|
3 |
E |
|
4 |
|
|
|
|
机械制图AⅠ Mechanical Drawing A Ⅰ |
Z01200011 |
48 |
40 |
|
8 |
3 |
E |
4 |
|
|
|
|
|
机械制图AⅡ Mechanical Drawing A Ⅱ |
Z01200022 |
48 |
40 |
|
8 |
3 |
E |
|
4 |
|
|
|
|
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|
Z01200053 |
32 |
24 |
8 |
|
2 |
E |
|
|
4 |
|
|
|
机械制造基础A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Basis |
Z01200043 |
56 |
50 |
6 |
|
3.5 |
E |
|
|
5 |
|
|
|
电工技术B Electrotechnics B |
Z02200021 |
40 |
32 |
8 |
|
2.5 |
E |
4 |
|
|
|
|
|
电子技术B Electronic Technology B |
Z02200042 |
40 |
32 |
8 |
|
2.5 |
E |
|
4 |
|
|
|
|
C语言程序设计B C Language Programming |
Z04200040 |
48 |
22 |
26 |
|
3 |
T |
|
|
4 |
|
|
|
工程力学B Engineering Mechanics B |
Z06200023 |
64 |
60 |
4 |
|
4 |
E |
|
|
5 |
|
|
|
机械设计基础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|
Z01200034 |
56 |
50 |
6 |
|
3.5 |
T |
|
|
|
6 |
|
|
液压与气压传动A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|
Z01200064 |
48 |
40 |
8 |
|
3 |
T |
|
|
|
4 |
|
|
小计 |
528 |
438 |
74 |
16 |
33 |
|
8 |
12 |
18 |
10 |
|
|
附表3;专业必修课程
课程名称 |
课程 编号 |
教学学时 |
学 分 |
考核方法 |
按学期分配(周学时) |
合 计 |
理 论 |
实 验 |
实训、课外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工程测试技术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|
Z01300010 |
32 |
26 |
6 |
|
2 |
E |
|
|
4 |
|
|
|
微机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|
Z01300020 |
48 |
40 |
8 |
|
3 |
E |
|
|
4 |
|
|
|
机电传动与控制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|
Z01311035 |
40 |
32 |
8 |
|
2.5 |
T |
|
|
|
|
4 |
|
自动控制原理 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|
Z01311044 |
32 |
32 |
0 |
|
2 |
T |
|
|
|
4 |
|
|
自动化制造系统 Automating Manufacturing Systems |
Z01311055 |
32 |
32 |
0 |
|
2 |
T |
|
|
|
|
4 |
|
CAD/CAM CAD/CAM |
Z01311065 |
32 |
26 |
6 |
|
2 |
T |
|
|
|
|
4 |
|
机电系统设计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|
Z01311075 |
40 |
36 |
4 |
|
2.5 |
T |
|
|
|
|
4 |
|
小计 |
256 |
224 |
32 |
|
16 |
|
|
|
8 |
4 |
16 |
|
附表4;专业选修课程
课程名称 |
课程 编号 |
教学学时 |
学 分 |
考核方法 |
按学期分配(周学时) |
合 计 |
理 论 |
实 验 |
实训、课外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数控技术A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A |
二选一 |
Z01400015 |
40 |
34 |
6 |
|
2.5 |
E |
|
|
|
|
4 |
|
工业机器人 Industrial Robot |
Z01400025 |
40 |
40 |
|
|
2.5 |
E |
|
|
|
|
4 |
|
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|
二选一 |
Z01400034 |
40 |
32 |
8 |
|
2.5 |
E |
|
|
|
4 |
|
|
伺服系统 Servo System |
Z01411044 |
40 |
32 |
8 |
|
2.5 |
E |
|
|
|
4 |
|
|
专业英语 Technical English |
二选一 |
Z01411054 |
24 |
24 |
|
|
1.5 |
T |
|
|
|
3 |
|
|
机械创新设计 Innovative Mechanical Design |
Z01411064 |
24 |
24 |
|
|
1.5 |
T |
|
|
|
3 |
|
|
小计 |
104 |
90 |
14 |
|
6.5 |
|
|
|
|
7 |
4 |
|
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
附表5;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
集中性实践环节名称 |
课程编号 |
周数 |
学分 |
集中性实践教学类别 |
学期安排 |
大型作业 |
课程设计 |
实习实训 |
毕业设计 |
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|
Z17500011 |
2 |
2 |
|
|
√ |
|
第一学期 |
电工与电子实习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Practice |
Z02500012 |
2 |
2 |
|
|
√ |
|
第二学期 |
机械制图测绘 Mechanical Drawing and Mapping |
Z01500022 |
2 |
2 |
√ |
|
|
|
毕业实习 Graduate Practice |
Z01511016 |
4 |
4 |
|
|
√ |
|
第六学期 |
毕业设计 Diploma Project |
Z01511026 |
12 |
12 |
|
|
|
√ |
小 计 |
22 |
22 |
|
|
|
|
|
附表6;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
实践环节名称 |
课程编号 |
周次 |
学分 |
集中性实践教学类别 |
小学期安排 |
金工实习 Metal Craft Practice |
Z01600013 |
17-19 |
3 |
实习 |
第三学期小学期 |
专业实习 Professional Practice |
Z01611023 |
16 |
1 |
实习 |
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|
Z01611054 |
1-2 |
2 |
课程设计 |
第四学期小学期 |
机械部件设计 Design of Mechanical Parts |
Z01611065 |
15-16 |
2 |
课程设计 |
PLC控制系统设计 Course Design of PLC |
Z01611044 |
17-18 |
2 |
课程设计 |
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|
Z01611055 |
13-14 |
2 |
课程设计 |
第五学期小学期 |
数控实训 CNC Training |
Z01611034 |
11-12 |
2 |
实训 |
小 计 |
14 |
14 |
|
附表7:课外综合技能
序号 |
项目类别 |
认定项目及要求 |
学分 |
备注 |
1 |
各类技术(技能)等级证书 |
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|
获合格证书者 |
2 |
|
全国大学英四、六级考试 |
考试成绩在425分及以上 |
四级4 、 六级6 |
专业英语四级考试 |
获合格证书者 |
4 |
计算机等级及软件等级考试 |
获一、二、三级证书者 |
一级2、二级3、三级4 |
获程序员证书者 |
3 |
获高级程序员证书者 |
5 |
获系统分析员证书者 |
6 |
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|
初级/中级/高级 |
1/3/5 |
2 |
学科竞赛及专业技能比赛 |
参加数学建模竞赛、电子设计竞赛、挑战杯竞赛、大学生英语竞赛、英语演讲比赛等全国性比赛 |
0.5/次 |
|
校级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 |
3/2/1 |
市级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 |
4/3/2 |
省级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/成功参赛奖 |
6/5/4/3(省教育厅、省团委组织的比赛)、4/3/2/1(其他) |
国家级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/成功参赛奖 |
7/6/5/4(省教育厅、省团委组织的比赛)、5/4/3/2(其他) |
国际级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 |
8/7/6 |
3 |
课外科技活动 |
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,第一作者 |
3 |
|
会议论文,第一作者 |
1.5 |
参加课外科技或科研活动,提交科技论文或调查报告(或独立取得经认定的科技成果) |
1-2/项 |
发明专利 |
5 |
参加学术讲座 |
0.2/次 |
参加实验室开放活动,完成课外开放实验项目,实验报告审查合格 |
0.5/项 |
参加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活动,项目成果通过验收 |
1/项 |
4 |
社会、社团活动及文体活动 |
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,提交社会调查报告,考核通过者 |
1 |
|
个人被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者,集体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者 |
3 |
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|
0.5-1 |
担任学生记者一年以上,经过宣传部考核通过 |
1 |
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具有校团委确认的有效证明 |
1 |
校级各类社团活动,取得优异成绩 |
0.5/学年 |
各类文艺、体育比赛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(体育比赛1~2名/3~5名/6~8名) |
教学院(部)一等奖 |
0.5 |
校级奖项一等奖/二等奖 |
1.5/1/0.5 |
市级奖项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 |
3/2/1 |
省级一等奖/二等奖/三等奖 |
5/4/3(省教育厅、省团委组织的比赛)、3/2/1(其他) |
5 |
公益劳动 |
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 |
1 |
必选 |
.
备注:课外学分总分不低于8学分
3、学时、学分比例表
学时学分构成表
类 别 |
理论教学 |
实践教学(周) |
合计 |
必修 |
选修 |
学时数 |
1292 |
104 |
36 |
1396+36周 |
学分数 |
78 |
6.5 |
36 |
120.5 |
占总学分比例 |
64.7% |
5.4% |
29.9% |
|
4、周学时统计表
第一学期 |
第二学期 |
第三学期 |
第四学期 |
第五学期 |
第六学期 |
28 |
26 |
28 |
21 |
20 |
0 |
执笔:徐赐军 审核: 徐庆华 批准日期:2013年7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