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教学院(部):
根据《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》(高学会[2020] 107号)(附件1)和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转发<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>的函》的文件精神及要求,落实“以本为本、 四个回归”的要求,以“新工科、新农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”建设理念为引领,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推动教学创新,不断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,现将湖北理工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目标
(一)落实以本为本。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,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,优化教学目标,设计教学内容,创新教学方法,改革考核方式,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。
(二)推动教授上讲台。倡导教师“回归本分”,推动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,引导教师热爱教学、倾心教学、研究教学,潜心教书育人,成为德高、学高、艺高的名师,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(三)推进智慧教育。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,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,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,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教育教学。
(四)强化学习共同体。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,鼓励高校以教研室、课程组、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为基础,建设学习共同体,形成传帮带机制,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,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。
(五)引导分类发展。引导各类高校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多样化发展趋势,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新要求,结合教师教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,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分类发展。
二、参赛对象
我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,主讲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3轮及以上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,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
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
三、大赛赛制
1.教学院(部)初赛:各教学院(部)按职称分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进行比赛,初赛规则参照校赛,每组推荐参加校赛名额分配如下:
序号 |
教学院(部) |
校赛参赛名额 |
备注 |
正高组 |
副高组 |
中级及以下组 |
1 |
机电工程学院 |
1 |
1 |
1 |
|
2 |
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|
1 |
1 |
1 |
|
3 |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1 |
1 |
1 |
|
4 |
计算机学院 |
1 |
1 |
1 |
|
5 |
经济与管理学院 |
1 |
1 |
1 |
|
6 |
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|
1 |
1 |
1 |
|
7 |
化学与化工学院 |
1 |
1 |
1 |
|
8 |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|
1 |
1 |
1 |
|
9 |
艺术学院 |
1 |
1 |
1 |
|
10 |
医学部 |
1 |
1 |
1 |
|
11 |
外国语学院 |
1 |
1 |
1 |
|
12 |
数理学院 |
1 |
1 |
1 |
|
13 |
师范学院 |
1 |
1 |
1 |
|
14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1 |
1 |
1 |
|
15 |
国际学院 |
1 |
|
16 |
体育部 |
1 |
|
2.校赛:根据各教学院(部)推荐参赛人员按职称分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进行比赛,校赛分教学资料申报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进行。
(1)教学资料申报
序号 |
材料 |
分值 |
要求 |
时间节点 |
1 |
申报书 |
15 |
参赛教师个人或团队的基本情况、课程教学创新情况等,要求从“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、创新理念及思路、创新方法及途径、教学创新效果及成果”等方面简明扼要说明课程教学创新的特色和亮点。(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), |
2021年2月8日前,各学院(部)将3项电子材料打包发送至邮箱972116813@qq.com,文件夹命名为:教学院(部)+姓名+组别 |
2 |
课程教学大纲 |
15 |
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、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考核方式、教学安排、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。要求参赛教师从创新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、智慧教学工具和平台的应用(雨课堂、知到、智课堂、学习通等)、课程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、教学环节设计以及师生互动、课程及课堂形成性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体现教学特色。(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) |
3 |
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|
20 |
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以“金课”建设为目标,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全面体现“两性一度”的实施情况和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,注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:① 明确说明课程教学创新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“痛点”问题,注重问题导向、团队协作等新教学模式;② 突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专业认证理念,全面反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、举措、效果及反思,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;③ 通过基于数据、案例等证据的可靠分析,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和效果,并分析其推广应用的价值。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须有摘要约300字,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。(具体要求详见附件5) |
(2)现场评审
参赛教师个人或团队推荐的主讲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,准备该课一次课(两节)的课堂计划,并组织学生10名,按以下两个环节参加现场评审。
序号 |
环节 |
分值 |
要求 |
时间节点 |
1 |
说课程与课堂设计、说课程与课堂创新点 |
20 |
结合教学大纲和以前的教学实践,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,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,时间5分钟。参照内容如下: 1.说课程和课堂目标; 2.说课程和课堂设计(课程教学模式、课堂教学方法、教学目标达成手段、互动环节设计、课堂评价方法等)。 3.说课程与课堂创新点。 |
春季开学后,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|
2 |
模拟课堂 |
30 |
根据课程大纲和课堂计划设计,将该次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在智慧教室进行现场教学模拟。时间10分钟。要求如下: 1.必须紧扣教学目标。 2.必须熟练使用智慧教室软硬件,并采用新模式教学(不允许全程讲授或全程播放PPT)。 3.必须结合智慧教学工具和平台(雨课堂、知到、智课堂、学习通等)。 4.必须实现师生、生生互动,灵活选用生讲生评、以练代讲、案例点评、研讨辩论、项目探究、边讲边练、边做边评、生问生答等。 5.必须体现现场评价。 |
五、奖励政策
校赛按各自组别评选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3名,根据省教育厅分配的省赛名额,从各组别中按照排名顺序推荐参加省赛,并由学校组织录制课堂教学视频以及完善上报材料。
凡获得校赛、省赛以及全国赛奖项的个人和团队,学校将参照《湖北理工学院优秀教学奖实施办法》给予奖励。
六、其他事项
1.参赛教师个人和团队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,不得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,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,由参赛教师和团队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
2.联系人及联系方式
联系人:鲍美红 电话:15997127254
教务处
2021年1月27日
附件1: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
附件2: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
附件3: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
附件4: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
附件5: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